[摘 要]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動力,對鄉村發展、鄉村振興的帶動效應已成為各界共識。目前國內對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評價的指標體系、評價的理論和方法上尚存欠缺,對于村莊是否合適開發鄉村旅游,是否能做好鄉村旅游,指導意義不足。為了在村級層次對發展鄉村旅游起到現實指導作用,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鄉村旅游資源,本研究以行政村為單位,對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影響因素建立了研究框架,通過對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的調查,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村一級)進行科學分類和定性分析,建立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同時對評價體系各指標的選取和權重計算做了理論上的設想,并構建了鄉村旅游發展評價的數學模型。
[關鍵字]鄉村旅游;影響因素;發展潛力;評價體系;數學模型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consensus of all walks of life. At present,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withi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China are still lacking, and the guidance significance is insufficient for whether the village is suitable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and whether it can do rural tourism well. In order to play a practical gui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t the village level, and reasonably develop, utilize and protect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based on the administrative villag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Village First level) carried out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has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and weight calcul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were made,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evaluation was built as well.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influencing factors; develop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動力,對鄉村發展、鄉村振興的帶動效應已成為各界共識。
中國鄉村旅游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進入21世紀后,伴隨著中國新農村建設的蓬勃開展,鄉村旅游高潮迭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發展總體規模大,遍及全國;理論研究成果較為豐碩;產品種類繁多,新產品個性突出;發展模式豐富多樣,不斷推陳出新;成效顯著,影響深遠。然而,與此同時,受多種因素制約,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如理論研究深度不夠,不良開發現象突出,經營項目單調,服務質量不高,管理缺失,旅游產業鏈尚未健全,環境破壞時有發生等等[1]。目前國內對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的理論和方法上尚存在一些不足[2]。許多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不足的村莊盲目發展鄉村旅游,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往往效益不高、產業難以為繼[3]。
為了在村級層次對發展鄉村旅游起到現實指導作用,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鄉村旅游資源,我們以行政村為單位進行研究,從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對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影響的角度,通過對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的調查,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村一級)進行科學分類和定性定量分析,建立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及數學模型,以數據化直觀的方式解決一個行政村的鄉村旅游到底能不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的問題。整個研究體系旨在以理科的思維方式解決文科的研究內容,解決鄉村旅游能不能做,鄉村旅游如何做好,如何將研究成果模型化、公式化,系列研究將用邏輯分析(根據現有理論及研究成果)、數學分析(統計學方法)、案例分析(選取100個案例樣本村莊)的方式,解決這三個問題,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本文作為系列研究論文的第一篇,主要通過梳理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并結合前人相關研究,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村一級)進行分類和分析,建立定性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并對指標的選取和各指標的權重計算以及數學模型的建立做了理論上的設想。
1.鄉村旅游發展影響因素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1國內鄉村旅游發展影響因素研究述評
我國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 探討其評價方法與開發原則, 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并可為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鄉村旅游資源提供科學依據。近年來,國內學者對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的指標體系、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郭娜根據對各旅游村鎮特色化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把影響旅游村建設的關鍵要素分為資質要素、個人和組織要素、資本要素、市場要素、競合要素等五大類,并提出了旅游村特色化建設影響因素模型[4]。黃震方等構建的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旅游資源、生態環境 、旅游開發條件與發展潛力等三個方面,包括33項指標[5]。馬勇等認為鄉村旅游的核心價值理念包括鄉土特色、環境發展、管理水平、成長能力 4 個方面,構建了1個目標,4個系統,14個要素,44個指標的指標體系[6]。于霞認為應從資源要素值、資源影響力、附加值3個方面選取指標,并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評價》(GB/T18972-2003) 建立了1個目標、3個項目、14個要素、54個指標的指標體系[7]。程道品等針對生態旅游示范區,構建了3個準則層,11個指標層,56個要素層,并對各要素設立了評價標準[8]。
上述學者均提出了自己的代表性觀點,對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評價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也為相關研究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目前學者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的弊端,需進一步完善,例如,某些學者的評價指標選擇不夠全面,未考慮鄉村旅游資源的未來發展條件,一定程度上將影響評價結果的精準性;有些學者構建的評價體系在村級層次欠缺可操作性,對村莊發展鄉村旅游指導意義有限??傮w來說,現有研究在資源評價方面較多,對村莊發展潛力評價方面具有部分借鑒意義,但存在村莊資源評價不全面,成果缺乏科學計算依據,對村莊發展鄉村旅游指導意義不足等問題,目前針對鄉村旅游發展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動態、系統研究的成果尚缺。
1.2建立鄉村旅游資源潛力評價體系的意義
本研究建立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將對村級層次發展鄉村旅游起到現實指導作用,將有效促進各地合理開發利用鄉村旅游資源,在合適的有條件的村莊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避免在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不足的村莊盲目發展鄉村旅游,導致資源浪費的情況??偠灾?,它將解決一個鄉村旅游能不能做的問題。
本研究建立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對人力資源、土地及建筑資源、建設及運營、政策等后天因素的選取和分析將有助于各地在合適的有條件的村莊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時,如何更有效增加后天投入,從而增加鄉村旅游產出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在解決了鄉村旅游能不能做的問題后,鄉村旅游誰來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問題。
本研究建立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將在一定程度上豐富鄉村旅游相關研究成果,促進鄉村旅游相關理論的進一步完善。
2.鄉村旅游發展影響因素的選取及分類研究
2.1鄉村旅游發展影響因素的選取
本文根據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內涵及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具體情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遵循全面動態性、層次系統性、可選可比性等原則,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選取和分類。
鄉村旅游發展影響因素不僅包括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區位交通、社會經濟環境、產業資源等因素,還包括人力資源、土地及建筑資源、建設及運營、政策等因素[9]。本文對鄉村旅游發展影響因素選取和分類時,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評價》(GB/T18972-2017)[10]。但由于鄉村旅游資源與常規旅游資源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同時本文擬建立的體系也涉及到對鄉村旅游發展潛力的評價,只采用國標中的旅游資源因素將不足以完全反映出我們對于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真實評價[11]。因此,我們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國標,完成了鄉村旅游資源影響因素的選取。
2.2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分類
本文將鄉村旅游影響因素中先天存在的、歷史積淀的、不易改變的因素定義為先天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區位交通、社會經濟環境、產業資源。將后期可改變、人為影響較大的鄉村旅游影響因素定義為后天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土地及建筑資源、建設及運營及政策因素。
《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定義的旅游資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等自然資源以及建筑與設施、歷史遺跡、旅游購品、人文活動等歷史文化資源,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區位交通、社會經濟環境、產業資源等作為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先天性因素中的其他幾個因素[12-15]。區位交通因素主要表現為和中心城市、大型景區是否接近、交通是否便利。依據吳必虎等學者對中國鄉村旅游地空間結構的研究,中國鄉村旅游地在大、中城市周圍的分布總體上呈距離衰減趨勢(除了在開始的30km內),即與城市的距離越遠,鄉村旅游地分布越少,84%的旅游地集中在距其一級客源地城市中心100km以內的地區[16]。社會經濟環境則主要指所在城市的社會經濟環境是否有利于發展鄉村旅游。在實際考察中,我們發現有很多因為具備先在的獨特的產業資源基礎,并在此基礎上發展鄉村旅游取得良好成效的行政村的案例。比如因為具備果樹種植的產業資源基礎發展采摘,具備花卉種植的產業資源基礎發展觀光,從而進一步帶動當地餐飲住宿等鄉村旅游產業整體發展。因此我們在做影響鄉村旅游發展因素分類時,考慮將產業資源作為先天因素的一級因素(見表2-1)。
在選取鄉村旅游后天影響因素時,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充分探究了人力資源、土地及建筑資源、建設及運營及政策因素對鄉村旅游的影響。在常規的村內外人力資源、組織的基礎上,我們特別考慮增加了鄉村帶頭人作為農村實際工作中有重要影響力的因素作為人力資源的二級因素;在建設及運營因素中,結合農村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的發展,增加了新型經營主體作為一個獨立的二級因素(表2-2)。
表2-1 先天性因素分類表
Tab. 2-1 Classification of congenital factors
|
一級 |
二級 |
先天性因素 |
自然資源 |
森林覆蓋率、地形豐富度、氣候舒適度、水面積占比、耕地面積占比、自然景觀性 |
歷史文化資源 |
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文物保護單位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數、農耕文化、民族構成、飲食文化、傳統節日節慶、特產、歷史文化綜合影響力 |
|
區位交通 |
交通樞紐、村外主干道狀況、距高速道口距離、距最近大城市距離、距本市市區距離、距本縣(區)城區距離、距大型景區距離 |
|
社會經濟環境 |
城市人口總數、本市人均收入、城市群規模、私家車占有比例 |
|
產業資源 |
鄉村產業豐富度、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度、產業特異性、產業品牌、產值占比 |
表2-2 后天性因素分類表
Tab. 2-2 Classification of acquired factors
|
一級 |
二級 |
后天性因素 |
人力資源 |
人口 |
組織 |
||
帶頭人 |
||
村外人力資源 |
||
土地及建筑 |
土地及建筑資源 |
|
建設及運營 |
村集體 |
|
項目投資建設 |
||
新型經營主體 |
||
個體建設 |
||
旅游基礎設施 |
||
銷售服務 |
||
政策因素 |
政策加分 |
3.鄉村旅游發展潛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體系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系統結構,對其進行評價涉及的相關要素較多。本文主要通過以上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選取和分類獲得的成果,將其劃分為準則層、要素層及指標層三層來對其進行綜合評價。以全面動態性、層次系統性、可選可比性的原則來選擇指標,并將是否存在重大生態影響及政策限制等因素作為一票否決項。準則層由3個維度構成,要素層含有10個評價指標,對要素層進行進一步分析后選取了76個因子組成指標層,進而客觀、現實及全面的評價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體系(見表3-1)。
表3-1 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
Tab. 3-1 Evaluation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鄉 村 旅 游 資 源 和 發 展 潛 力 評 價 體 系 |
準則層 |
要素層 |
指標層 |
先天性因素 |
自然資源 |
森林覆蓋率、地形豐富度、氣候舒適度、水面積占比、耕地面積占比、自然景觀性 |
|
歷史文化資源 |
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文物保護單位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數、農耕文化、民族構成、飲食文化、傳統節日節慶、特產、歷史文化綜合影響力(歷史文化古村) |
||
區位交通 |
交通樞紐、村外主干道狀況、距高速道口距離、距最近大城市距離、距本市市區距離、距本縣(區)城區距離、距大型景區距離 |
||
社會經濟環境 |
城市人口總數、本市人均收入、城市群規模、私家車占有比例 |
||
產業資源 |
鄉村產業豐富度、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度、產業特異性、產業品牌、產值占比 |
||
后天性因素 |
人力資源 |
人口:每平方公里人口數、非本村戶籍人口占比、勞動力數量占比、常住人口老齡化比例、常住人口文化程度、人口外流比例 |
|
組織:公益、營利 |
|||
帶頭人:帶頭人學歷、帶頭人經歷、帶頭人工作能力、帶頭人村內威望、帶頭人思維開放性 |
|||
村外人力資源:政府科研單位外派、創業投資型人員、務工型人員 |
|||
土地及建筑 |
土地及建設資源:村莊性質、空心村改造、其他存量可用建設用地數量、土地流轉、村民房屋空置率 |
||
建設及運營 |
村集體:村集體經濟、美麗鄉村累計投資、美麗鄉村累計補貼資金 |
||
項目投資建設:投資總金額、投資項目數 |
|||
新型經營主體:數量、投資規模、營收 |
|||
個體建設:個體工商數量、餐飲、住宿 |
|||
旅游基礎設施:道路、標識標牌、游客中心、廁所、停車場 |
|||
銷售服務:營銷組織、旅游服務、產品銷售 |
|||
政策因素 |
政策加分:政策支持力度、政策支持級別 |
||
一票否決 |
政策因素 |
位于一級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政府文件中明確禁止開展旅游活動的其它區域 |
4.鄉村旅游發展潛力評價數學模型的提出
為了合理探究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各因子之間的關系,科學建立定量的數學模型,經過綜合比較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優缺點,本文設想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將通過對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分別進行因子分析,確定各因子權重,建立定量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以數據化直觀的方式解讀一個村莊適不適合發展鄉村旅游以及鄉村旅游能發展到什么程度。
4.1.影響因子賦值、數據處理的方法
上文建立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體系的相關指標多為定性指標,缺乏準確性,因此在對其進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對相關指標進行量化、賦值。將指標進行等級論域的賦值,并且假定其為連續性變量,避免在進行數據分析時過多考慮數據連續性問題。為了保證統計結果的可信性,在賦值時盡可能地細化等級,增加差異性。例如將自然資源因素中的村莊森林覆蓋率指標按10%以下=1、10%-50%=2、50%-90%=3、90%以上=4進行賦值,并以此類推。
4.2.因素類別差異化衡量
根據前期的定性研究,我們發現先天性影響因素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先決性條件,決定了鄉村旅游能不能做。而后天性影響因素對鄉村旅游能不能做好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我們增加了位于一級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政府文件中明確禁止開展旅游活動的其它區域等政策因素作為一票否決項。
4.3.數學評價模型的建立
我們將運用SPSS對目標因子數據進行分析,得到對鄉村旅游發展潛力評價有重要影響的因子。通過分析各因子間的相關性,控制其中一個因子,去實現對其他因子的控制。然后將通過利用公因子各自的方差貢獻率除以旋轉后累積方差貢獻率來計算各個因子的重要性分級。最后,根據計算得到的各因子權重系數,建立以下數學評價模型。
公式中,R值為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總分;Ci表示指標層各單項指標的得分;Wi表示指標層各單項指標權重;Bi表示要素層各單項指標權重;ci表示指標層所包含的指標數量;bi表示要素層所包含的指標數量。指標體系建立后,可依據此評價體系制定打分細則,按每項最高分100 分對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進行打分,滿分為 100 分。根據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可以計算出每個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得分。
4.4 總體評價機制與評價結果
根據我們對鄉村旅游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即先天性影響因素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先決性條件,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影響因素共同決定了鄉村旅游能不能做好,決定了我們在進行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總體評價時有必要采用分階段評價的方式進行。我們將分兩階段對一個行政村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進行評價:第一階段先根據先天性因素的評分R1(天賦評分)和一票否決項測算出一個行政村能不能發展鄉村旅游;第二階段在符合第一階段的評價要求后,根據先天性因素的評分R1(天賦評分)和后天性因素的評分R2(發展評分)加總得到的總體評分,測算一個行政村發展鄉村旅游能發展到什么程度。選用相同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公平、客觀的對不同區域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進行比較。同時,根據分階段評價和總體評價的得分情況,這些被評價的行政村可以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策略與發展戰略對策(見圖4-1)。
圖4-1 總體評價機制結構圖
Fig.4-1 Structure chart of overall evaluation mechanism
5.結論
本文在對旅游發展現狀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部分借鑒了國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一套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期在村級層次對發展鄉村旅游起到現實指導作用。但限于篇幅,本文只是做了一個定性的評價與分析,而對指標的選取和各指標的權重計算只做了理論上的設想,并沒有做出具體的定量分析,這將是我們后續研究的一個方向。但從總體思路和研究方法來看,用數字模型構建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評價體系是可行的,鄉村旅游是可以用數字化的方式來進行定量研究的。
6.問題和思考
后續研究會遇到的問題主要可能集中在因子分析中樣本的選取對信度和效度的影響,以及無效因子的舍棄和因子權重的計算,我們將加強完善調查問卷的設計和調查對象的選取工作,科學應用因子分析這一統計方法,為用數字模型構建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的評價體系打好基礎。
在本研究體系的第二階段,我們將探索歸屬于先天性因素的影響因子作為發展鄉村旅游先決性條件的重要性意義。通過在浙江省內選取100個鄉村旅游發展程度高的行政村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對先天性因素賦值并進行數字化處理,最后得出鄉村旅游的門檻要求,并提出相應合理化政策建議。
在本研究體系的第三階段,我們將探索人力資源、土地、建設運營及政策等后天因素對于農村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積極影響,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因子賦值并進行數字化處理,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因素的影響大小,以指導發展鄉村旅游的行政村如何有效增加后天投入,提高鄉村旅游經濟效益產出。
在本研究體系的最后階段,我們將根據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研究成果,確定各因子權重,建立定量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并選取鄉村旅游發展程度較高的典型行政村進行驗證性分析。并提出鄉村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評分高的行政村在鄉村旅游開發中應排在優先位置,作為重點進行建設的政策建議。
[1]彭順生.中國鄉村旅游現狀與發展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20(1):94-98.
[2]張健等.我國鄉村旅游資源評價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 38(10):19-24.
[3]許沁喬.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鄉村旅游發展因素及其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7):221-225.
[4]郭娜.影響旅游村特色化建設的關鍵因素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6,6:17-18.
[5]黃震方等.生態旅游資源定量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以江蘇海濱為例[J].生態學報.2008,(4):1655-1662.
[6]馬勇等.鄉村旅游目的地評價綜合指標體系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137-142.
[7]于霞.鄉村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5): 51-53.
[8]程道品.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 南 林 學 院 學 報,2004,24(2):28-32
[9]蔣春燕.鄉村旅游發展潛力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研究[J].旅游論壇,2009,2(2):234-237
[10]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11]李艷娜等.鄉村旅游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與標準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8,18(4):104-108
[12]張晶等.貴州鄉村旅游資源評價模型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7, 35(19):5822-5823
[13]趙希勇等.哈爾濱地區鄉村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潛力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5):180-187
[14]莫莉秋.海南省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6):170-177
[15]李會琴.湖北省鄉村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6,33(5):26-31
[16]吳必虎等.中國城市周邊鄉村旅游地空間結構[J].地理科學,2004,24(6):757-763